6月2日,據國外多家媒體報道,旨在改造全球12萬億美元建筑業的裝配式獨角獸katerra,向員工表示公司將關閉運營。據悉,該公司計劃裁員數千人,可能不會支付遣散費,也不會賠償員工未使用的假期,甚至最終還會放棄其承建的工程項目。2015年,裝配式建筑初創公司Katerra正式誕生??梢哉f,來自硅谷、極具實力的創始團隊為Katerra締造了頗具光環效應的創新基因。
與此同時,新技術賦能傳統行業所帶來的想象空間也刺激到了資本的神經。
根據公開資料顯示,Katerra已經完成四輪融資,共籌集資金1115億美金,在2018年軟銀領投的價值8.5億美金D輪融資過后,公司估值超過30億美金,成為科技建筑行業唯一獨角獸。
頭頂硅谷光環,巨額資本加持,短短三年內就拿下13億美金訂單,一躍躋身美國建筑行業前25……
我們不禁好奇,諸多資源加身、有著大好前途的Katerra為何在今天突然倒閉?
經過查閱大量資料,小編認為,Katerra的失敗原因與當初WeWork失敗原因有諸多類似之處。
01商業模式的爭議
Katerra聲稱其使命是提供“更快、更好、更便宜”的建筑項目。并表示,通過技術,可以簡化困擾建筑業的陳舊流程。
但是,在公司通過申請的幾十項專利中,大多數都只和電力系統和大規模木材的生產有關。
據知情人士透露,其第一家工廠主要目的是制造可通過RFID芯片系統追蹤預制構件——包括墻板和地板,然后由高科技機器進行組裝。
但生產的材料出現了問題。在華盛頓州斯波坎(Spokane,Washington)的第一個名為Riverhouse的項目中,由木材制成的墻板運抵工地時扭曲變形,無法使用。一位參與該項目的人士說,這是因為這些來自華盛頓潮濕氣候的木材被運到鳳凰城后,因為灼熱的環境中發生了變形。
不難看出,與軟銀投資組合中的其他公司一樣,Katerra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:其技術支持型業務模式是否值得該公司進行大規模估值(40億美元)。
02工廠關閉,裁員,創始合伙人離職
2019年-2020年,Katerra數次裁員。2019年12月,公司關閉了位于鳳凰城250000平方英尺的工廠,并因此裁員幾百人。該工廠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一家工廠。
除此之外,公司聯合創始人Fritz H. Wolff也在2019年底離開了公司董事會。Wolff擁有一家投資于房產的股權私募公司,曾在Katerra成立的最初幾年為它提供主要客戶,穩定、大量的客戶訂單對于資金密集型行業的初創企業來說至關重要。
去年,Katerra又解雇了數百名員工。
資料顯示,該公司還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及董事會對其會計實務的調查。
據報道,去年,該公司一直在探索第11章破產程序的可能性,直到軟銀2億美元現金注入才得以紓困。這一輪融資讓另一家軟銀支持的公司格林希爾資本(Greensill Capital)持有該公司5%的股份,作為交換條件,該公司將消除超過4億美元的債務。格林希爾在今年早些時候也倒閉了。
03客戶與創始團隊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
Katerra與它幾個主要客戶之間的關系非常曖昧,彼此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。
合伙人Wolff最初幾年為公司提供了幾乎全部的客戶,除此之外,根據調查顯示,公司的三位合伙人還共同創立了一家獨立的公司——Paxion Capital,曾經投資于其他Katerra客戶。
比如說在去年8月份申請破產的糖果商店零售商Lolli&Pops,就是Paxion的投資項目之一,曾為Katerra提供了價值290萬美元的翻新項目。
由于Katerra一直在尋求加強在美國的聲譽,其在海外、沙特阿拉伯和印度簽訂了大量合約。比如,計劃在沙特阿拉伯建造價值約400億美元的數十萬套房屋。
值得關注的是,沙特阿拉伯是軟銀最大的出資國。
04成本控制不足、工期延遲的爭議
在項目交付方面,Katerra更是飽受爭議。
根據《Real Deal Miami》的報道,截至2019年底,Katerra承諾的26個項目中有12個項目沒有如期完工。
圣迭戈蒙薩雷斯酒店效果圖
這與公司激進的并購擴張路線有關,短時間內不能有效整合內部資源,很多項目在后期進入,很難整體把控進度。
另外,Katerra與客戶的摩擦點還包括成本超支。前雇員向媒體爆料,公司在給項目定價的機制上存在缺陷,除了正常預算之外,還提供額外折扣,以證明它能夠以比傳統建筑公司更低的成本交付項目。
在位于華盛頓州科克蘭德(Kirkland)的一個項目中,實際成本比預算超支了5000萬美元,這并不是個例。
Katerra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•馬克斯(Michael Marks)曾表示,公司計劃在2020年實現盈利,并且可能在2021年之后IPO。據最新消息,Marks在去年5月就離開了公司。該公司最近的首席執行官Paal Kibsgaard也已于上月離職?,F在來看,這個目標永遠也不可能實現了。
BIM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 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BIM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BIM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BIM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2、凡本網注明 “來源:XXX(非BIM網)”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 ※ 網站首頁:www.thesoftwarefoundry.com,郵箱:488391414@qq.com |